- 李金山,张万明,寇宏超,李双明,张丰收,胡锐,刘林,傅恒志
对枝晶间距不同的CMSX 2单晶高温合金的持久性能及γ′定向粗化行为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随着凝固组织细化 ,合金的持久寿命显著提高。其原因在于 ,凝固组织细化明显影响持久变形过程中γ′的定向粗化行为 ,通过提高筏型组织形成的均匀性、完善程度和稳定性可实现提高合金的持久性能
2002年01期 1-4+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11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 ] - 2002年01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蒋百灵,吴国建,张淑芬,雷廷权
利用扫描电镜 (SEM)、X射线衍射 (XRD)等分析手段 ,研究了MB8镁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层的生长规律 ,分析了微弧氧化条件下氧化镁膜层致密性和相结构与处理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微弧氧化初期膜层致密 ,几乎观察不到疏松层 ;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及膜层的增厚 ,其外侧开始出现疏松层 ,最终可达到膜层总厚度的 90 %左右。膜层相结构主要由MgO、MgSiO3、MgAl2 O4和无定形相组成。随着膜层厚度的增加 ,膜层中MgO、MgAl2 O4的含量不断地增加 ,MgSiO3 的含量基本不变 ,而无定形相的含量却逐渐减少
2002年01期 5-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311 ] |[引用频次:316 ] |[阅读次数:3 ] - 胡静,姜玉仙,林栋樑
采用俄歇剥层分析测定了经 116 0℃淬火和 40 0~ 6 5 0℃回火的Fe 4Mo 0 1P C钢中磷、钼和碳的晶界偏聚。研究了碳含量对含钼钢中磷、钼和碳晶界偏聚的影响 ,以及碳和磷、碳和钼、磷和钼的交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在含钼钢中提高碳含量可降低在回火脆温度范围内磷的晶界偏聚 ,增加钼的晶界偏聚。碳的晶界偏聚随钢中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钼和碳、钼和磷具有晶界共偏聚行为 ,而碳和磷却产生相互排斥和 或占位竞争作用
2002年01期 8-1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64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3 ] - 吴玉萍
用压缩弧光等离子束在 45钢表面熔覆Fe Cr Si B粉末涂层 ,采用能谱、透射电镜、电子探针对熔覆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熔覆层中晶相与非晶相并存 ,晶相由A(Me)、F(Me)、Me2 3 C6 等相组成 ,且 [2 11]A∥ [2 11]Me2 3 C6 ,(111) A ∥ (111) Me2 3 C6 ,(0 11) A ∥ (0 11) Me2 3 C6 ,即A与Me2 3 C6 保持共格关系 ,而[111]F∥ [32 1]Me2 3 C6 ,(10 1) F∥ (111) Me2 3 C6 。非晶相中Si、Cr等元素含量较高 ,从动力学和热力学两方面对非晶的形成进行了分析
2002年01期 11-14+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25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3 ] - 周媛,李麟,史文,符仁钰,朱晓东
通过金相观察和计算机模拟研究了成分 (w ,% )为 0 185C 1 87Mn 1 0Si的TRIP钢在两相区加热时的组织转变和成分分布。初步分析了合金元素Mn、Si对两相区等温处理组织转变的影响。模拟采用的DICTRA软件 ,建立在相变局部平衡理论基础上 ,通过扩散方程的求解 ,对不同时间各相相对量及成分分布作出预测 ,并将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2002年01期 15-18+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357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3 ] - 卑多慧,吕坚,顾剑锋,卢柯,潘健生
研究了表面喷丸纳米化预处理对气体渗氮行为的影响。利用低碳钢试样单面表面超声喷丸纳米化处理 ,另一面保持原始晶粒 ,在 46 0℃、5 0 0℃、5 6 0℃、6 40℃四种温度不同时间气体渗氮 ,通过金相观察和X射线衍射法测定渗氮层的厚度和种类。对比发现在 5 6 0℃以下渗氮时 ,经过表面喷丸纳米化预处理 :可以提高扩散系数D和气 -固传递系数 β,降低氮势门槛值 ;使常规渗氮温度降低 5 0℃左右或者渗氮时间缩短 5 0 % ;使渗氮层厚度随渗氮时间增长在初期就符合抛物线规律x =At0 5。 6 40℃短时间渗氮时 ,表面纳米化预处理仍然可以起到一定的加速作用 ,但是随着渗氮时间的延长 ,表面纳米化预处理优势消失 ,甚至会阻碍渗层厚度的增长
2002年01期 19-2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385 ] |[引用频次:167 ] |[阅读次数:4 ] - 王钧石,柳襄怀,王曦,陈元儒
采用等离子体源离子注入技术 (PSII)对W18Cr4V高速钢进行了氮离子注入。用俄歇能谱仪对注入层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对注入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进行了测试。用扫描电镜对摩擦磨损表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氮在注入层呈高斯分布 ,注入层的硬度和耐磨性均明显提高。对等离子体源离子注入技术在航空液压泵配油盘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应用研究结果表明 :经等离子体源离子注入后的配油盘单位行程内回油量的增加量比未注入前下降约 90 % ,从而明显地增加了配油盘的使用寿命
2002年01期 25-2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394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3 ] - 徐江,谢锡善,徐重
研究了在 2 0钢和不锈钢基材上 ,利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进行Ni Cr Mo Cu多元共渗表面合金化 ,采用电化学方法对两种基材表面形成的渗层在 5 %HCl中的腐蚀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在两种基材上都能得到类似于源极HastelloyC - 2 0 0 0合金的表面合金渗层 ,在不锈钢表面上形成的渗层的耐蚀性能接近HastelloyC - 2 0 0 0合金并且优于Alloy 5 9合金 ,在 2 0钢表面上形成的渗层耐蚀性能优于不锈钢Cr18Ni9
2002年01期 28-3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97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3 ] - 刘寿荣,郝建民,褚连青,宋俊亭
用高温X射线衍射装置通过由室温到 130 0℃连续升温过程中XRD分析探讨了WC 2 0Co硬质合金真空烧结过程渗硼的机理。结果表明 ,在真空烧结升温期间 ,WC Co合金压坯表面上预置的供硼剂B4C在 85 0℃以上分解出活性硼原子 ;除在压坯表面形成含硼化合物外 ,还向压坯内钴相中扩散固溶并形成不均匀分布的羽毛状W2 Co2 1 B6 化合物 ,渗硼层厚达 2 2mm ,WC Co硬质合金真空烧结过程有效渗硼的温度范围为 85 0~ 10 0 0℃
2002年01期 32-35+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213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3 ] - 王顺兴,刘勇,魏世忠
建立了平面、圆柱面和球面工件气体渗碳数学模型 :cτ=D 2 cx2 +shape(x -R0 )cx ,碳的扩散系数取为温度和含碳量的函数 :D =D0 4exp[-Q RT -B(0 4-c) ];碳的传递系数取为温度的函数 :β =β0 exp(-E RT) ;内边界条件为固定碳量 ;碳势和温度取为时间的线性函数。给出了基于渗碳结果计算物理参数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 ,将碳的扩散系数取为温度和碳的质量分数的函数 ,传递系数取为温度的函数以及通过测试渗碳后的碳浓度值计算扩散系数和传递系数中的 5个常数 ,对提高模拟计算结果的正确性非常必要。通过模拟计算还讨论了扩散系数和传递系数中有关参数对碳浓度分布的影响规律
2002年01期 36-3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644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3 ] - 杨贤金,梁玉,朱胜利,崔振铎
用化学处理的方法 ,在NiTi合金表面生成钙磷 (Ca P)层 ,再将试样植入日本大耳兔的股骨中考察其生物相容性。试验结果表明 :经表面处理的试样和骨组织结合良好 ,并能传导新生骨的形成 ,表明经处理后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未经处理的试样 ,在实验范围内 ,没有观察到成骨细胞的存在及新生骨的形成
2002年01期 40-4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74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3 ] - 周泽华,丁培道,陈蓓,易于
研究了氧化钇含量对氧化锆陶瓷相含量和性能的影响 ,分析了性能变化的原因和传统抗热震理论的不足 ,同时简化了急热急冷条件下抗热震系数的计算。结果显示 :氧化钇含量为 2 5mol,%时 ,15 80℃× 1h常压烧结的氧化钇稳定氧化锆陶瓷的抗热震性最佳 ;氧化钇含量为 3 0mol,%时 ,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 ;氧化钇含量为 3 5mol,%时 ,材料的线膨胀系数最大 ;在急热急冷条件下 ,对于相组成不同的同种材料而言 ,材料的抗热震性可简单表述为抗弯强度和线膨胀系数的函数
2002年01期 43-4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825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3 ] - 向兴华,刘正义,尹钟大,朱景川
通过对大气等离子喷涂不同体积配比的ZrO2 NiCoCrAlY复合涂层组元含量测定 ,分析了喷涂制备工艺对涂层组元含量与成分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 ,喷涂时 ,NiCoCrAlY将与环境气氛发生反应 ,形成微晶或非晶Al2 O3,NiO ,Cr2 O3 等氧化物 ,氧化物的数量随复合涂层中ZrO2 含量的减少而增多 ,直至纯NiCoCrAlY涂层达到最多。对于大气等离子喷涂陶瓷—金属 (或合金 )系梯度涂层 ,在进行成分优化设计时 ,必须考虑到金属组元与环境气氛的相互作用和组元混合比对这种相互作用的影响以及氧化产物对梯度涂层性能的影响
2002年01期 46-49+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0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 ] - 刘继华,李荻,刘培英,郭宝兰,朱国伟
用维氏硬度计和慢应变速率拉伸 (SSRT)技术研究了 70 75铝合金以不同制度时效和回归处理后的强度和应力腐蚀断裂 (SCC)行为。结果表明 :70 75铝合金的强度 ,硬度和SCC敏感性与时效温度和时间密切相关。对于单级时效 ,峰时效 70 75 T6铝合金的强度最大 ,但其SCC敏感性也最大。过时效T735 1及A180能显著提高合金的耐SCC性 ,SSRT拉伸断裂强度却下降约 2 0 %。多级时效 ,回归再时效 (RRA)不仅能降低 70 75铝合金的应力腐蚀敏感性 ,而且能保持较高的强度
2002年01期 50-5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984 ] |[引用频次:80 ] |[阅读次数:3 ] - 陈飞,潘俊德,窦瑞芬,张跃飞,唐宾,徐重
研究设计了一种网状阴极溅射靶 ,它是由多个空心阴极并列交叉组合而成。结构简单 ,溅射率高。将其用于双层辉光离子渗钽中 ,在钛合金TC4(Ti 6Al 4V)表面可形成纯Ta沉积层和合金扩散层的复合层组织 ,进一步提高了钛合金的耐蚀性 ,是一种高耐蚀合金
2002年01期 54-5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4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 ] - 张增歧,刘耀中,樊志强
论述了国内外高碳铬轴承钢下贝氏体淬火的研究成果 ,对淬火后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 ,总结并分析了生产中贝氏体淬火工艺优势及应用 ,介绍了国内贝氏体淬火装备
2002年01期 57-6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772 ] |[引用频次:67 ] |[阅读次数:3 ] - 黄拿灿,胡社军,吴起白,曾鹏,谢光荣
介绍了我国及先进工业国家离子注入工模具改性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的成果。展示了我国在离子注入改善工模具材料的抗磨损特性及使改性层韧化方面所做的有益探索和应用实例。作出我国离子注入表面改性的产业化进程已经获得进展的判断 ,并从经济因素和产业政策等方面 ,对推广离子束改性技术 ,加快产业化进程提出了建议
2002年01期 61-6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335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3 ] - 张一兵,翁文剑,杜丕一,沈鸽,韩高荣,叶志镇
对近年来有关LiNbO3 薄膜的制备方法、性能及应用前景作了综述。比较详细地阐述了LiNbO3薄膜的几种主要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 ,分析了用这些方法制成的LiNbO3 薄膜的性能 ,简要地介绍了LiNbO3 薄膜的一些应用 ,展望了LiNbO3 薄膜的发展前景
2002年01期 65-6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467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3 ] - 2002年01期 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跨进 2 1世纪 ,改革开放的大潮把中国经济的发展推到一个新的起点。我国的热处理行业如何紧跟迅猛发展的步伐 ,如何面对国际经济新秩序 ,充分参与经济竞争 ,正日益为广大热处理工作者所关注。学会工作如何紧密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积极发挥学会在人才、技术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 ,更直接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这也是学会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全国热处理学会世创热处理与表面工程技术中心的成立 ,正是在这方面所做的一点新探索
2002年01期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2002年01期 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k]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下载本期数据